作者:許朝茂(中華就業服務品質發展促進會 監事)
雇主僱用勞工起,勞資關係於焉產生,勞資關係之良窳與雇主提供勞動條件相關,假設其它條件不變,易言之,勞資關係為勞動條件的函數。
勞動條件隨著社會發展、產業結構改變及國際勞動思潮的興起,勞雇間勞動交易核心-勞動條件從「基本性」演變為「發展性」,雇主面臨未來勞資關係,勢必不容忽視此維繫因子。
未來國內勞動條件之演變,似可從近期國內勞動市場趨勢觀察出一些端倪:
(一) 失業率偏高:
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國內各業,經濟陷於不景氣,加上歷年產業外移,勞動市場需求亦趨嚴重低迷。
年初政府提出解決方案投入金額所費不貲,雖有阻緩惡化速度,對於未來復甦預測,顯然仍然保守。經濟恐將持續低迷,勞動市場無法樂觀,失業率恐將維持在偏高的水準。
(二) 勞動標準提高:
國際勞動思潮的興起,國際(勞工)組織揭櫫「有尊嚴的勞動」、「勞工的社會對話」等原則,促使國內勞動條件從「基本性」演變為「發展性」,諸如變形工時、育嬰留職停薪假、外籍勞工擁有工會幹部選舉權,基本性勞動條件已無法滿足未來勞工需求。
(三) 服務業就業人口增加
2005年服務業佔我國全年GDP約74%、 工業則佔全年GDP約25%,服務人數超過就業總人力約59%,未來成長空間很大。服務業就業人力以婦女居多,女性勞動參與率逐年節節攀升,主要服務業彈性工時、教育平提高、法規女性保護、女性經濟自主性等因素相關,未來勞動市場女性佔有比重愈趨愈高。
未來勞動市場發展三大特色:失業率偏高、勞動標準提高及服務業就業人口增加等,儘管中小企業高達90%之雇主未來不可避免前揭勞動市場趨勢,恐將面臨甚大之挑戰:(一)面對「發展性」勞動條件愈趨增廣(諸如長期年假等)(二)面對女性勞力,各種保護權益(三)面對特殊勞動僱用權保障等情境,總須就未來可能遭遇新的勞動條件,三思之。
企業為規劃未來新的勞資關係具有穩定與良好關係,或許可朝向以下方向規劃:
(一) 勞資關係是否納入企業策略目標。
(二) 國際組織公約或宣言列為企業勞資關係體系。
(三) 著重「發展性」勞動條件規劃。
不論我國未來面臨WTO 或東協加三之競爭,為爭取國外訂單國內企業間競爭將更加劇烈,良好勞資關係,對企業吸收國際大訂單勢必大有助益,勞資關係之效益豈容雇主能忽視之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