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ars,雖然本周六美少女請假一天 不過該給大家智慧的文章還是沒有忘記啦希望大家週六上午有智慧 下午有活力(以免睡著) 我記得以前有看過這篇文章 不過印象中只有前面 這篇比較完整 還不錯 特與同學們分享喔還有還有 不要忘了咱們 6/26最後一堂下課後直接帶隊去給Zero捧場喔~~sh我們都希望在廿一世紀,有更多彩的人生;有更豐盛的經歷,但是這樣的美夢是否一定會成真呢?這樣的期待是否一定會實現呢? 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之中,不覺又聯想到一個我和許多學生都喜歡的益智遊戲,這個遊戲的規則很簡單──「請用一筆畫完四條線,這四條線正好穿連下圖之九個點,且每點只能被穿越一次。」 遊戲紙發下去之後,大家都會很努力的玩,尤其從沒有玩過這個遊戲的同學更是興奮,努力連了半天,興奮中慢慢滲入了疑惑─「咦!奇怪,怎麼總是有一個點連不上」,一位同學望著自己的遊戲紙托腮苦思。 另一個同學側頭過去看了他的畫法,說──「我才慘呢?我畫了半天還比你多漏了一個點呢?」原來他是這樣畫的── 此時另一位同學興奮大叫「我有答案了」大家湊過去看,他的畫法是: 馬上有同學提醒他──「這樣畫不行啦!因為規定是要四條連線,你的四條線又沒有連在一起。」接連碰壁之後,有的同學開始對規則提出質疑──「老師五條線行不行?」 「不行!」 「老師四條線一定都要相連嗎?」 「沒錯」 「非要一筆畫不可嗎?」 「對!」 既然規則沒得商量,同學們只好識趣地再埋頭苦思….大約又過了煮一壺咖啡的時間,終於有同學興奮大叫「我有答案了!」 我立刻請他上台,打開投影機將一張遊戲紙投射在白板上,請他將結果秀給大家看,只見他手起筆落一下就畫好了 台下有驚嘆聲、也有抗議聲,我先請發出抗議聲的同學表示意見── 「老師,這不算啦!」 「為什麼不算?」 「因為他把線畫出框框了嘛!」 「請問規則中有沒有任何和框框有關的規定呢?」 「哦!好像沒有哦!」他似有所悟。 「既然沒有,那麼剛才這位同學的畫法,可不可以算一種答案 呢?」 「當然算啦!」剛才先發出驚嘆聲的幾位同學搶先回應。 我順勢作一個現場調查「請問剛才有多少同學在努力求解的過程中,從來沒有將線畫出框框過?」 約有95%的手 都舉了起來。 「其實你們都很正常,因為大多數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都是受限於那個框框。我這樣說絕非安撫之辭,因為我也曾經和大家一樣受困在框框之內。」 話峰一轉,接著我請問大家「請大家想一想,這個框框倒底是什麼?」 「老師我覺得他代表一種先入為主且沒有經過驗證的想法。」 「怎麼說呢?」 「因為雖然遊戲規則上,沒有提到框框,但是從一開始我就自以為不可以超過框框!」 「好極了!讓我們用掌聲謝謝這位同學精彩的分享好不好?」 熱烈的掌聲之後,我再請問大家── 「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一些框框,那麼這些框框是怎麼形成的呢?」 「老師我覺得框框可能是由成長的背景構成的。」 「沒錯,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?」我繼續鼓勵他們 「價值觀念是否也會和框框有關?」 「能不能請您舉個例子?」 「像我爸爸本性很節儉,所以他就對我買最炫的手機很有意見。」 「所以都是你爸爸不對囉?」 「以前我是這樣想,可是現在我覺得反而可能是因為自己跳不出那種追求時髦的框框。」他的一席話引起不少同學的共鳴,我真為這群學生的自省能力感到驕傲。為了讓同學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,所以繼續鼓勵他們── 「還有沒有一些構成框框的因素呢?」 「老師,人生的經驗算不算?」 「對,人生的經驗和框框的確息息相關,尤其過去成功的經驗更會對框框形成正增強效應,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成功會強化框框的約束力呢?」 「因為成功會帶來掌聲、喝采與榮譽,而這些感受又特別甜美,所以只要一想到這些甜美的記憶,人們也許就會情不自禁的Copy以前的成功作法。」 「所以框框就開始愈來愈牢不可破?」 許多同學都點頭認同 「所以不僅失敗為成功之母,如果我們繼續陶醉在成功中,說不定成功也會成為失敗之母呢!」另一位同學馬上舉一反三,為框框內隱藏的危機下了一個清楚的註解。 「這位同學講的好極了,所以最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,如何才能跳脫框框,在成功之後繼續超越呢?」 一陣沈思之後,有位同學舉手發言: 「老師我有一點想法,不知道可不可以到白板上畫出來給大家參考?」 「當然好啊!」 他走到白板前,拿起筆,在剛才前一位同學所畫的圖上,又用虛線加上了兩個圓 他畫完後,我立刻問他 「能不能請你把加上兩個圓的想法告訴大家?」 「我非常認同剛才大家對跳出框框的看法,但是令我感受更深的是──我若能早一點看出框框之外這兩個虛擬的圓,說不定我早就能想到這個遊戲的解法了。」 經過他這樣一說明,全班才發現原來這個九點連線的益智遊戲,是要加上兩個虛擬的點才會迎刃而解,這真是一個既有趣又高明的看法,大家情不自禁地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。 我順勢追問下去── 「那麼,請大家想一想這兩個虛擬的圓又代表什麼意義呢?」 「老師,因為這些虛擬的圓都在框框之外,所以我覺得它似乎可以代表我們自己以外的資源。」 「能否舉例說明?」 「譬如虛擬的圓就是我爸爸的Money。」全班哄堂大笑,我真喜歡這群同學在認真思考之餘仍不忘嬉笑的學習態度。 「如果你老爸的股票都變成水餃了,他已經沒有多少Money可以成為你的助力了,那麼這些虛擬的圓還可能代表什麼呢?」 「老師,我覺得它還可以代表我現在尚未擁有的知識。」 「好極了!所以這就是身為知識分子就要終身不斷學習的道理,除此之外虛擬的圓還可以代表什麼意義呢?」我繼續鼓勵大家,結果下課前我們發現虛擬的圓還可以是: 接納別人的建議(特別是批判式的意見) 勇於嚐試的好奇 不再虛妄的坦誠 擁抱未知的熱情 欣賞別人的謙虛 融入天地的謙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願我們能在虛擬中謙虛、在虛擬中超越、在虛擬中樂觀、在虛擬中進取,這樣虛擬的圓就會慢慢充實,直到圓滿了另一個新的世紀。
高效的連網整理術(Getting Organized in the Google Era)--煩事丟給科技,工作、生活有條理!今日的的世界步調迅速、資訊飽和,要能應付自如,你可以運用以下21項整理原則,以處理你接觸到的源源不絕資訊、整合各項必須完成的工作,讓你能夠專心面對每天會面臨的挑戰。換句話說,你需要的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科技的整理術,而不是設計過時、只會用待辦事項便條的方法。 文/道格拉斯‧梅瑞爾 & 詹姆士‧馬汀Douglas C. Merrill & James A. Martin 1. 你的思考方式讓你個人的整理術符合你的思考方式,是很有道理的。若不這麼做,就會不小心破壞了你向前邁進的最大努力。(1)整理你的生活,盡量避免用腦過度你的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東西,爭相吸引你的注意力。無論你是否察覺,你的注意力總是從一件事物,游移到另一件事物,再到另一件事物。資訊會不斷迎面而來,因此千萬別想要注意到你接觸的每一樣東西。你反而應該設法整理你的生活,以盡量避免用腦過度。 (2)以最快的速度挪出腦袋裡的事物這應該是任何整理術的重點。能夠愈快挪出短期記憶中的事物,轉存於可搜尋的資料庫,你就會感到愈有條理。智者很早之前就明白這點。 (3)千萬不要一心多用,這樣比較沒有效率今天每個人都希望能一心多用,但人腦天生就不適合做這種事。道理很簡單,當你一心多用,就會有礙大腦將資訊置入短期記憶的能力。無論你多麼努力去找理由,一心多用都會減損你的效率。 (4)運用故事來記憶重要的事情原來,如果你將一項資訊與故事做結合,會更有可能在之後回想起來。難忘的故事可以當作生動的鑰匙,讓你在日後打開長期記憶,憶起事實,這是因為事實本身通常枯燥乏味,而故事則帶有色彩、動作、人物、畫面和情感。大腦非常善於記住和故事相關的心智圖像。換句話說,絕佳的故事會把事實置入情節之中。 (5)尋找更新、更好的做事方法人腦除了會做短期與長期記憶的轉換,它還不喜歡另一件事,那就是有太多選擇,無論選擇的是大事還是小事,太多選擇會讓我們無力招架,而使我們回復「原始設定」選擇,就算那些選擇是在多年前截然不同的環境中所作的。 (6)知識不是力量,分享知識才是如果一個人具備特定知識,他可以盡全力加以應用,但若有一群聰明的人齊聚一堂,願意貢獻和分享各自的知識,那麼這群人的成就將不可限量。在現今環境中,分享知識才會讓力量快速成長,藏私是做不到的,這就是網路效應產生的結果。 (7)規畫要依照真實的限制,而非自以為的限制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限制,讓我們無法有條有理,邁向成功。生活要更有條理,你必須更懂得務實地看待限制。這些限制可能是:● 生理的——來自於我們真正的先天局限;● 心理的——承襲自我們覺得有影響力的人;● 強制的——來自於社會規範。 (8)誠實面對自己,但不要過於主觀我們每個人都不太善於判斷我們真正的限制,因為我們見樹不見林。換句話說,我們的限制看來是那麼真實和確切,使得我們難以從實際的角度,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或環境。這就是為什麼尋求他人協助,客觀評估我們真正的限制,會這麼重要。 (9)明白何時該忽略限制在你深入了解,找出你的限制所在之後,便可決定其中哪些要努力突破,哪些又要認了。比方說,無論你怎麼整理你的生活,你每天能用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、每星期就只有7天。你的時間終究會花完,因此這對於你要達成的事情,是無法打破的限制。如果過分擔心這些限制,就無法理性思考,而讓你身處的情境每下愈況。 (10)知道目標在哪裡,以及該如何達成目標是限制的反面,當你明確界定出所要前往的目的地,便擁有可用以整理資訊的架構。你會有一套標準,可藉以評估孰重孰輕。當你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,便比較容易自然變得更有條理。事實上,你的目標愈明確,不僅愈容易達成目標,也愈容易評量你的進展。衡量成敗的標準,也因此變得清晰可見。 (11)達成目標的方法要保持彈性知道你想要達成的目標之後,如果還能對於所要達到的成果保持一些彈性,會很有助益。保持彈性的好處在於,如果你的A計畫未能如預期奏效,你會願意尋找替代方法來完成你想達成的目標。 2.訣竅、技巧與策略今天,坊間有不少絕佳的工具,可以幫助你條理井然——包括智慧手機、雲端運算等。你必須不斷找出更有效的新方法來使用這些工具,作為你整理的助力。在這方面可以應用以下7項原則:(12)不要整理資訊,要學會搜尋資訊(13)只記必須記住的東西(14)一定要把大塊分成小口(15)每週排出時間來回顧關鍵實據(16)提醒自己,世上沒有完美的方法(17)盡可能應用你已經熟悉的工具(18)替數位資訊加上關鍵字,方便日後搜尋 3.根據21世紀的挑戰來整理生活要在今天做到條理井然,最好盡量減少會讓你分心的事物。別想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達成理想的平衡,因為那是不可能的。反之,要將你的生活和工作整合在一起,這樣就能讓自己的精力和腦力完全發揮。在這方面,要記住3項關鍵原則:(19)做註記,以便之後轉換情境(20)將情境類似的事務合在一起(21)把工作和生活整合在一起
Dears,
回覆刪除雖然本周六美少女請假一天 不過該給大家智慧的文章還是沒有忘記啦
希望大家週六上午有智慧 下午有活力(以免睡著)
我記得以前有看過這篇文章 不過印象中只有前面 這篇比較完整 還不錯 特與同學們分享喔
還有還有 不要忘了咱們 6/26最後一堂下課後直接帶隊去給Zero捧場喔~~
sh
我們都希望在廿一世紀,有更多彩的人生;有更豐盛的經歷,但是這樣的美夢是否一定會成真呢?這樣的期待是否一定會實現呢?
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之中,不覺又聯想到一個我和許多學生都喜歡的益智遊戲,這個遊戲的規則很簡單──「請用一筆畫完四條線,這四條線正好穿連下圖之九個點,且每點只能被穿越一次。」
遊戲紙發下去之後,大家都會很努力的玩,尤其從沒有玩過這個遊戲的同學更是興奮,努力連了半天,興奮中慢慢滲入了疑惑─
「咦!奇怪,怎麼總是有一個點連不上」,一位同學望著自己的遊戲紙托腮苦思。 另一個同學側頭過去看了他的畫法,說──「我才慘呢?我畫了半天還比你多漏了一個點呢?」原來他是這樣畫的──
此時另一位同學興奮大叫「我有答案了」大家湊過去看,他的畫法是:
馬上有同學提醒他──「這樣畫不行啦!因為規定是要四條連線,你的四條線又沒有連在一起。」接連碰壁之後,有的同學開始對規則提出質疑──「老師五條線行不行?」
「不行!」
「老師四條線一定都要相連嗎?」
「沒錯」
「非要一筆畫不可嗎?」
「對!」
既然規則沒得商量,同學們只好識趣地再埋頭苦思….大約又過了煮一壺咖啡的時間,終於有同學興奮大叫「我有答案了!」
我立刻請他上台,打開投影機將一張遊戲紙投射在白板上,請他將結果秀給大家看,只見他手起筆落一下就畫好了
台下有驚嘆聲、也有抗議聲,我先請發出抗議聲的同學表示意見──
「老師,這不算啦!」
「為什麼不算?」
「因為他把線畫出框框了嘛!」
「請問規則中有沒有任何和框框有關的規定呢?」
「哦!好像沒有哦!」他似有所悟。
「既然沒有,那麼剛才這位同學的畫法,可不可以算一種答案
呢?」
「當然算啦!」剛才先發出驚嘆聲的幾位同學搶先回應。
我順勢作一個現場調查「請問剛才有多少同學在努力求解的過程中,從來沒有將線畫出框框過?」
約有95%的手 都舉了起來。
「其實你們都很正常,因為大多數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都是受限於那個框框。我這樣說絕非安撫之辭,因為我也曾經和大家一樣受困在框框之內。」
話峰一轉,接著我請問大家「請大家想一想,這個框框倒底是什麼?」
「老師我覺得他代表一種先入為主且沒有經過驗證的想法。」
「怎麼說呢?」
「因為雖然遊戲規則上,沒有提到框框,但是從一開始我就自以為不可以超過框框!」
「好極了!讓我們用掌聲謝謝這位同學精彩的分享好不好?」
熱烈的掌聲之後,我再請問大家──
「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一些框框,那麼這些框框是怎麼形成的呢?」
「老師我覺得框框可能是由成長的背景構成的。」
「沒錯,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?」我繼續鼓勵他們
「價值觀念是否也會和框框有關?」
「能不能請您舉個例子?」
「像我爸爸本性很節儉,所以他就對我買最炫的手機很有意見。」
「所以都是你爸爸不對囉?」
「以前我是這樣想,可是現在我覺得反而可能是因為自己跳不出那種追求時髦的框框。」他的一席話引起不少同學的共鳴,我真為這群學生的自省能力感到驕傲。為了讓同學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,所以繼續鼓勵他們──
「還有沒有一些構成框框的因素呢?」
「老師,人生的經驗算不算?」
「對,人生的經驗和框框的確息息相關,尤其過去成功的經驗更會對框框形成正增強效應,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成功會強化框框的約束力呢?」
「因為成功會帶來掌聲、喝采與榮譽,而這些感受又特別甜美,所以只要一想到這些甜美的記憶,人們也許就會情不自禁的Copy以前的成功作法。」
「所以框框就開始愈來愈牢不可破?」
許多同學都點頭認同
「所以不僅失敗為成功之母,如果我們繼續陶醉在成功中,說不定成功也會成為失敗之母呢!」另一位同學馬上舉一反三,為框框內隱藏的危機下了一個清楚的註解。
「這位同學講的好極了,所以最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,如何才能跳脫框框,在成功之後繼續超越呢?」
一陣沈思之後,有位同學舉手發言:
「老師我有一點想法,不知道可不可以到白板上畫出來給大家參考?」
「當然好啊!」
他走到白板前,拿起筆,在剛才前一位同學所畫的圖上,又用虛線加上了兩個圓
他畫完後,我立刻問他
「能不能請你把加上兩個圓的想法告訴大家?」
「我非常認同剛才大家對跳出框框的看法,但是令我感受更深的是──我若能早一點看出框框之外這兩個虛擬的圓,說不定我早就能想到這個遊戲的解法了。」
經過他這樣一說明,全班才發現原來這個九點連線的益智遊戲,是要加上兩個虛擬的點才會迎刃而解,這真是一個既有趣又高明的看法,大家情不自禁地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。
我順勢追問下去──
「那麼,請大家想一想這兩個虛擬的圓又代表什麼意義呢?」
「老師,因為這些虛擬的圓都在框框之外,所以我覺得它似乎可以代表我們自己以外的資源。」
「能否舉例說明?」
「譬如虛擬的圓就是我爸爸的Money。」全班哄堂大笑,我真喜歡這群同學在認真思考之餘仍不忘嬉笑的學習態度。
「如果你老爸的股票都變成水餃了,他已經沒有多少Money可以成為你的助力了,那麼這些虛擬的圓還可能代表什麼呢?」
「老師,我覺得它還可以代表我現在尚未擁有的知識。」
「好極了!所以這就是身為知識分子就要終身不斷學習的道理,除此之外虛擬的圓還可以代表什麼意義呢?」我繼續鼓勵大家,結果下課前我們發現虛擬的圓還可以是:
接納別人的建議(特別是批判式的意見)
勇於嚐試的好奇
不再虛妄的坦誠
擁抱未知的熱情
欣賞別人的謙虛
融入天地的謙卑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願我們能在虛擬中謙虛、在虛擬中超越、在虛擬中樂觀、在虛擬中進取,這樣虛擬的圓就會慢慢充實,直到圓滿了另一個新的世紀。
高效的連網整理術(Getting Organized in the Google Era)--煩事丟給科技,工作、生活有條理!
回覆刪除今日的的世界步調迅速、資訊飽和,要能應付自如,你可以運用以下21項整理原則,以處理你接觸到的源源不絕資訊、整合各項必須完成的工作,讓你能夠專心面對每天會面臨的挑戰。換句話說,你需要的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科技的整理術,而不是設計過時、只會用待辦事項便條的方法。
文/道格拉斯‧梅瑞爾 & 詹姆士‧馬汀Douglas C. Merrill & James A. Martin
1. 你的思考方式
讓你個人的整理術符合你的思考方式,是很有道理的。若不這麼做,就會不小心破壞了你向前邁進的最大努力。
(1)整理你的生活,盡量避免用腦過度
你的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東西,爭相吸引你的注意力。無論你是否察覺,你的注意力總是從一件事物,游移到另一件事物,再到另一件事物。資訊會不斷迎面而來,因此千萬別想要注意到你接觸的每一樣東西。你反而應該設法整理你的生活,以盡量避免用腦過度。
(2)以最快的速度挪出腦袋裡的事物
這應該是任何整理術的重點。能夠愈快挪出短期記憶中的事物,轉存於可搜尋的資料庫,你就會感到愈有條理。智者很早之前就明白這點。
(3)千萬不要一心多用,這樣比較沒有效率
今天每個人都希望能一心多用,但人腦天生就不適合做這種事。道理很簡單,當你一心多用,就會有礙大腦將資訊置入短期記憶的能力。無論你多麼努力去找理由,一心多用都會減損你的效率。
(4)運用故事來記憶重要的事情
原來,如果你將一項資訊與故事做結合,會更有可能在之後回想起來。難忘的故事可以當作生動的鑰匙,讓你在日後打開長期記憶,憶起事實,這是因為事實本身通常枯燥乏味,而故事則帶有色彩、動作、人物、畫面和情感。大腦非常善於記住和故事相關的心智圖像。換句話說,絕佳的故事會把事實置入情節之中。
(5)尋找更新、更好的做事方法
人腦除了會做短期與長期記憶的轉換,它還不喜歡另一件事,那就是有太多選擇,無論選擇的是大事還是小事,太多選擇會讓我們無力招架,而使我們回復「原始設定」選擇,就算那些選擇是在多年前截然不同的環境中所作的。
(6)知識不是力量,分享知識才是
如果一個人具備特定知識,他可以盡全力加以應用,但若有一群聰明的人齊聚一堂,願意貢獻和分享各自的知識,那麼這群人的成就將不可限量。在現今環境中,分享知識才會讓力量快速成長,藏私是做不到的,這就是網路效應產生的結果。
(7)規畫要依照真實的限制,而非自以為的限制
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限制,讓我們無法有條有理,邁向成功。生活要更有條理,你必須更懂得務實地看待限制。這些限制可能是:
● 生理的——來自於我們真正的先天局限;
● 心理的——承襲自我們覺得有影響力的人;
● 強制的——來自於社會規範。
(8)誠實面對自己,但不要過於主觀
我們每個人都不太善於判斷我們真正的限制,因為我們見樹不見林。換句話說,我們的限制看來是那麼真實和確切,使得我們難以從實際的角度,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或環境。這就是為什麼尋求他人協助,客觀評估我們真正的限制,會這麼重要。
(9)明白何時該忽略限制
在你深入了解,找出你的限制所在之後,便可決定其中哪些要努力突破,哪些又要認了。比方說,無論你怎麼整理你的生活,你每天能用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、每星期就只有7天。你的時間終究會花完,因此這對於你要達成的事情,是無法打破的限制。如果過分擔心這些限制,就無法理性思考,而讓你身處的情境每下愈況。
(10)知道目標在哪裡,以及該如何達成
目標是限制的反面,當你明確界定出所要前往的目的地,便擁有可用以整理資訊的架構。你會有一套標準,可藉以評估孰重孰輕。當你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,便比較容易自然變得更有條理。事實上,你的目標愈明確,不僅愈容易達成目標,也愈容易評量你的進展。衡量成敗的標準,也因此變得清晰可見。
(11)達成目標的方法要保持彈性
知道你想要達成的目標之後,如果還能對於所要達到的成果保持一些彈性,會很有助益。保持彈性的好處在於,如果你的A計畫未能如預期奏效,你會願意尋找替代方法來完成你想達成的目標。
2.訣竅、技巧與策略
今天,坊間有不少絕佳的工具,可以幫助你條理井然——包括智慧手機、雲端運算等。你必須不斷找出更有效的新方法來使用這些工具,作為你整理的助力。在這方面可以應用以下7項原則:
(12)不要整理資訊,要學會搜尋資訊
(13)只記必須記住的東西
(14)一定要把大塊分成小口
(15)每週排出時間來回顧關鍵實據
(16)提醒自己,世上沒有完美的方法
(17)盡可能應用你已經熟悉的工具
(18)替數位資訊加上關鍵字,方便日後搜尋
3.根據21世紀的挑戰來整理生活
要在今天做到條理井然,最好盡量減少會讓你分心的事物。別想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達成理想的平衡,因為那是不可能的。反之,要將你的生活和工作整合在一起,這樣就能讓自己的精力和腦力完全發揮。在這方面,要記住3項關鍵原則:
(19)做註記,以便之後轉換情境
(20)將情境類似的事務合在一起
(21)把工作和生活整合在一起